作者: 小编 来源: 网络 日期:2023-11-25 08:02
“不准走出教室,不准大声喧哗”这是目前学生课间十分钟的真实状态,最近也是频频被大家所热议。下课的10分钟时间,原本孩子们可以在走廊放松休息,在操场上肆意奔跑,但现在除了喝水、上厕所之外的时间,却都要被教导要老老实实待在教室里。
据调查报告显示,大约有75.2% 的受访家长称身边中小学“安静的课间十分钟”现象十分普遍,而且这种现象在小学中最为突出,比例可达到 77%左右,高于初中的比例 69.8%,甚至有家长表示“几乎没听到孩子说过有关课间玩耍的趣闻”。
例如,有部分学校会设置奖惩制度,如果有“大声喧哗、走廊跑动”的行为会给予提醒,每天还会有人值班监督,如果行为过于严重就可能连累班级失掉荣誉。更有甚者,还在学校走廊上安装分贝仪,如果有人大声喊叫就会警示提醒学生,用一个毫不夸张的比喻来形容这个现象,那就是孩子们一进入学校的大门,可谓就是进入了一个“圈养模式”。
追溯根本原因,学校最主要的担忧是学生的安全问题。此前的多个案例表明,学校在安全事故中通常被要求承担“无限责任”,为了方便管理,保障学生的人生安全,才迫于无奈地取消了课间10分钟。
其次,是学校的课程排班紧张,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,学校的课程内容和要求不断增加bsport体育入口,导致学校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进度,学校不得不缩短或取消课间休息时间,以便安排更多的课程外语教研。
除此之外,取消课间十分钟还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关。一方面,短暂的休息可以帮助学生放松身心,缓解疲劳,提高学习效果。然而,一些学校认为休息时间过长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,容易分散注意力,导致学习效果下降。
专家表示,短暂的主动休息是精力管理的重要方法,除了能调节身体状态之外,也能对精神状态进行有效调节,一味地逼迫孩子在学习上保持高度注意力,不仅不会带来应有的效果,反而会适得其反心理健康。
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,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,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。因此,从儿童健康发展的角度,设置课间10分钟是儿童注意力发展的需要,也是他们身体健康的需要,不管原因如何,“消失的课间10分钟”现象不符合大脑发展规律、不符合人的心理发展需要,会对儿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。
要解决现在的教育体制下,孩子“压力无处发泄”的问题,学校和家长能做的,则是时刻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,关注孩子内在的感受,当他们内心积攒的压力无处发泄的时候,玩一玩也没关系,最好是在玩耍中把负面情绪都宣泄出来。当学校课间不准外出活动的时候,鼓励孩子认知积极休息对身体的重要性,平时也带着久坐的孩子站起来活动,短暂的出去透透风,在紧张的学校生活中学会找到乐趣点。